10月11日-14日,首屆全國礦產勘查大會在安徽省合肥市召開。該會議是由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地質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自然資源部礦產勘查技術指導中心、安徽省勘查技術院等單位發起,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主辦的一次全國性會議。旨在創新礦產勘查技術,保障國家資源安全!
會議于10月12日至13日按多專業共計14個專題分別報告了地質勘查找礦方面的新技術及新方法,并設10余處展臺。是地質礦產勘查技術方法的一次高層次總結及交流。
會議報告了應用新技術新方法取得的重大成果。其中貴州省提交的6.8億噸錳礦資源儲量,山東省千噸級金礦找礦突破,以及西藏地區雅魯藏布江蛇綠巖帶中發現原生金剛石成為本次會議的亮點。
會議基于目前國內外形勢及國內礦產資源需求,提出地質勘查找礦的春天即將來臨。目前國內緊缺資源共18種:分別為鈾、鐵、錳、鉻、銅、鋁、金、鎳、鈷、鋰、鋯、鉭、鈮、鈹、錸、磷、鉀鹽、硼等。優勢礦種13種:分別為煤炭、鎢、鉬、錫、銻、釩、鈦、稀土、銦、鍺、鎵、晶質石墨、螢石等。關鍵礦產為13種:分別為鈷、鋰、鋯、鉭、鈮、鈹、錸、鎢、錫、稀土、銦、鍺、鎵等。
本次參加會議的學界泰斗有常印佛院士、侯增謙院士及肖文交院士。中國自然資源報、中國礦業報、合肥日報社、合肥電視臺跟蹤報道。